有关“双语教学”的思考
(戴长秀)
一、“双语”的定义
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根据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是:
A person who knows and uses two languages.
In everyday use the word bilingual usually means a person who speaks, reads, or understands two languages equally well (a balanced bilingual), but a bilingual person usually has a better knowledge of one language than of the other.
For example, he / she may:
a) Be able to read and write in only one language.
b) Use each language in different types of situation, eg. one language at home and the other at work..
c) Use each language for different communicative purposes, eg. one language for talking about school life and the other for talking about personal feeling.
译:一个能运用两种语言的人。在他的日常生活中能将一门外语和本族语基本等同地运用于听、说、读、写,双语教学课当然他的母语语言知识和能力通常是大于第二语言的。
举例来说,他/她可能:
A) 使用一种语言来读和写;而用另一种语言来听,说。
B) 在不同的场合下使用不同的语言,如在家使用一种语言,在工作单位使用另一种语言。
C) 在不同的交际需要下使用不同的语言,如在谈论学校生活时使用一种语言,而用另一种语言谈论个人情感。
二、“双语教学”的定义
根据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是:
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
Bilingual education programs may be of different types and include:
a) the use of a single school language which is not the child’s home language. This is sometimes called an immersion program.
b) The use of the child’s home language when the child enters school but later a gradual change to the use of the use of the school language for teaching some subjects and the home language for teaching others. This is sometimes called 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
c) The partial or total use of the child’s home language when the child enters school, and a later change to the use of the school language only. This is sometimes called 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
译:“双语教学”项目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包括:
A)学校使用一种不是学生在家使用的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浸入型双语教学。
B)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本族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它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保持型双语教学。
C)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过渡型双语教学。
简言之,“双语”和“双语教学”的界定是:将学生的外语或第二语言,通过教学和环境,经过若干阶段的训练,使之能代替,或接近母语的表达水平。
三、“双语”的认识误区
1、 将双语简单的理解为“加强英语”。“双语”班就是英语强化班或“尖子班”。
2、 将双语理解为“计算机语言”+“英语”。
3、 将双语理解为“汉语”+“英语”。
4、 将双语理解为二门外国语,如“英语”+“日语”。
5、 将双语理解为在课外活动中加入英语兴趣小组。等等……
显然这些对“双语”望文生义的理解是片面的,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它抽去了“双语”和“双语教学”的内核,脱离了“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在中国,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目前绝大部分是用英语。它要求用正确流利的英语进行知识的讲解,但不绝对排除汉语,避免由于语言滞后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应利用非语言行为,直观、形象地提示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降低学生在英语理解上的难度。中国不象新加坡、加拿大、印度是一个双语国家,语言环境并不是中外并重,所以中国的双语教学环境决定了它的目的性,属于“外语”教学范畴,而不是“第二语言”的教学范畴。中国的双语教学只能是上述界定中的“保持型双语教学”。
四、双语教学的基本内涵
所谓双语教学,即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实际内涵因国家、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如在加拿大,双语教学一般指在英语地区用法语授课的教学形式。在美国,双语教学一般指用西班牙语进行的学科教学。在澳大利亚,双语教学是指用非母语(英语)进行的部分学科教学。其目的大都是使这些拥有众多移民的国家能更好地体现其多元化的共融性。在欧洲,双语教学情况比较复杂,涉及的语言大多是英浯,旨在加强国与国之间的交际,繁荣经济。我国及不少亚洲国家和地区正在探索试验的双语教学,一般是指用英语进行学科教学的一种体系。因此,目前开始试验推广的双语教学的内涵也应属这一范畴。国际通行的一般意义的双语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在教育过程中,有计划、有系统地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体,使学生在整体学识、两种语言能力以及这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学习及成长上,均能达到顺利而自然的发展。在这里,第二种语言是教学的语言和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内容或科目。
五、实施双语教学的须处理的几种关系
1、 双语教学与母语教学的关系
双语教学中,教师讲解学科内容所使用的第二语言必须符合学生当前的第二语言的理解水平,避免使用第二语言中的修辞语言讲解学科内容,注意扩大学生第二语言的词汇量。但在目前的情况下,课内时间全部用英语进行教学在各院校仍是行不通的,需要通过母语的配合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教学内容,因此,第一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始终不容忽视。首先,第一语言可以为学生学习学科内容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这有助于他们准确理解第二语言的信息输入;其次,第一语言有助于发展学生最基本的阅读能力;三是第一语言有助于学生形成“高级语言能力”;四是第一语言能够为学生学习学科知识提供安全感。由于任课教师懂得学生的第一语言,减少了他们害怕因为听不懂第二语言授课而产生的种种顾虑,从心理上保证学生学好第二语言。但教师尽量将第一语言的运用降低到最低的限度,避免学生对第一语言产生依赖心理。但由于社会、国家对英语的高度重视,拿学位要过四、六级,出国必考托福、雅思,使我国学生过分偏重英语学习,甚至以牺牲汉语学习为代价。这个代价太大了。作为中国人,汉语是我们的“根”,我们不能忘“本”。掌握汉语的前提下,努力学好英语才是正途。
2、双语教学与学科教学的关系
双语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语言的应用上,学科知识的学习上都有全新的目标。双语教学的语言目标是在学科教学中,逐步使英语成为教与学的另一种适用媒体。双语教学的学科知识目标是能够以汉语和英语两种媒体进行学科的学习、思考和研究。在推行双语教学时,要力求兼顾两个目标,努力使语言目标和学科知识目标更完美的实现,使语言学习和学科知识学习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信息的载体。美国的威廉·杜拉姆曾说过:“假如一个人掌握了思维的力量,那就会加速成功的频率。”在这个信息时代,谁掌握了最新的信息,谁就抓住了成功的机遇。但就我国推行双语教学的外部环境看,要想达到那种“完美”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在当前这种状况下,我国的双语教学才刚刚起步,还有许多地方有待完善。所以在推行双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在确保学科知识目标的实现的前提下,尽量实现语言目标,以免丢了“西瓜”捡“芝麻”。
3、双语教学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我国的双语教学是在原来的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弊端日益凸显的情况下提出来的,旨在从听说读写上培养学习者的外语综合能力,培养学习者用外语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通过创造一个“不是学英语而是用英语学”的环境,使师生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真正掌握这门语言,使之成为我们工作、学习、交流的工具。这点和英语学习的目标是一致的。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但英语教学主要是把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来学习,系统的进行单词、句型、语法的教学。如果这些知识离开了“用”,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习者只能通过花大量时间精力去死记硬背,把一门活生生的语言学“死”了。任何语言只有扎根于“用”的土壤,才会展现其蓬勃的生命力。推行双语教学,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呼唤,但要求双语教学立竿见影,一步到位当然是不切实际的。双语教学还需要师资、学习,以及整个教育大环境的全面配合,所以,我们要协调好各种关系,创造一切条件,积极稳妥的推行。
六、双语教学的课程设计
1、双语教学的培养目标。双语教学目标是双重性的,其一是获取学科知识,其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
2、科目的选择。鉴于双语教学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条件的现状,在目前阶段,开展双语教学应该选择那些相对容易的课程作为切人点,只有学生对其有初步了解或一定的基础,才容易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课程的选择上应先易后难,逐步扩展范围。否则,学生以不很熟练的语言去接受完全陌生的东西,其结果只能是违背了教学初衷。
3、采用双语教学相适应的教学模式n任何一种模式的教学过程都是复杂的,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也是多种多样的。一般说来,教学过程可以分解为三个子过程:施教过程强调教师和知识的关系;培养过程突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习过程强调学生与知识的关系。在高职的双语教学中,为了锻炼学生的能力,实现双语教学的双重教学目标,必须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代之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因此,学习过程就成为了教学过程的重点,教师提出课题,学生运用知识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了诸如案例教学、头脑风暴、情景模拟等课堂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用外语来思考、陈述、解决问题。随着教学活动的持续开展,学生从最初的局促不安羞于张口,到后来的踊跃参加,积极发言,他们已经习惯并喜欢上了这种模式。
此外教学中应注意正确处理好外语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的关系。必须明确双语教学不是单纯地学外语,而是用外语学,学生应重点掌握专业知识,切忌将双语课变为普通英语课的翻版。
4、提供充实的教学资源。双语教学非常强调教学资源的保障,外文原版教材是双语教学的一个必要条件,它可以使教师和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但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教学参考用书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往往各院校各专业中文参考资源较丰富,但外文专业参考资料却极为匮乏,造成教师备课时要将中文资料译成外语,再用外语授课,学生课余不能接触到更多的原文资料,课上和课下脱节,从而无法进行实质性的双语教学。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当然,实现双语教学还有一些重要问题有待解决。如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师资的状况成为我国各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一个瓶颈。目前我国各院校中能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为数不多,教师能力单一,专业教师英语能力较差,普通英语教师又不懂专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职院校双语教学的开展。因此,从长远着眼,必须尽早建立双语教学师资的培训体系。
现在很多大学生外语很棒,但在母语表达上明显欠缺。很多留学生在国际商贸往来文件中,不是外语不懂,而是中文语句不通。逻辑思维不清的人比比皆是。几十年前,胡适先生就说过“当代教育家不非难留学生的国学程度,但他们太妄自菲薄,不肯多读点国学书。他们在国外既不能代表中国,回国后,也没有多大影响。”
众所周知,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是智商的竞争,智商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知识积累越快,对事物的理解就越深刻,人生的社会化进程中就会加速。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人的智力。文化素质不高的人难以理解和掌握新技术,新理念以及新的生产生活方式。所以归根结底,一切竞争都是母语的竞争。
在我国栽树育人,一定要先栽种适合当地的本土树苗。精心呵护,栽培剪伐,待小树长成参天大树后,再引进外国树苗也不晚。
参考文献:
【1】 http://baike.baidu.com/view/1452244.htm
【2】 马红卫 粟智浅谈推行双语教学必须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时间:Apr 11, 2012 2:29:00 PM
录入者:冯春苑